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政策法规 > 县乡政策

桐庐县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

2015年08月03日 来源:桐庐新闻

  今年年初,宁波(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北仑区小港镇下邵村许仁宏等三人与村里的60多位农民签订协议,落实了面积300亩的无公害茭白种植基地,亩均收入增长达1000元。下邵村茭白的丰产丰收迅速带动了全镇茭白生产,面积扩展至2000余亩,形成了30多户茭白种植大户。

  如今,在全市各地,通过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成功走上规模经营之路的例子层出不穷。事实也证明,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不失为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一条有效途径。

  据市农经委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我市土地流转的农户累计达33.2万多户,流转土地面积72万多亩。全市共有经济作物种植、水产养殖等各类承包大户3.9万户,规模经营面积108万亩。与1997年相比,承包大户和规模经营面积分别增长24.6%和61.9%。规模经营领域,从过去的只局限于种植粮棉,向经济作物、海淡水养殖拓展。

  土地流转是规模经营的前提。近年来,我市坚持因地制宜、自愿互利、优化配置资源的原则,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采取反租倒包、转包(转让)、入股等形式,把农户手中的零星土地相对连片集中。目前,一种新方式——建立“土地储备库”又在各地悄然出现。如余姚市对农户自愿退包,或农户自愿流转的土地,由镇政府或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统一整理、调整后,列入镇、村“土地储备库”,实行统一开发。自去年7月至今,该市进入储备库的土地面积达3万余亩,有2.6万亩已落实农业招商开发项目。

  流转是基础,开发才是目的。在让流转的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过程中,村经济合作组织发挥了中介作用。各地也积极作了探索,土地流转信息服务中心、托地所、储备库等一批新的服务机构应运而生,成为流转土地再次与大户或工商企业牵手的“红娘”。流转土地,说到底是让土地政策符合生产发展和市场化的要求。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也逐渐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它已在我市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和生机。作为我市传统粮食主产区之一的余姚市,以土地第二轮承包为契机,让土地在流动中吸纳劳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推进集约化经营。目前,该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4.8万亩,占该市耕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他们通过举办农展会、农业招商项目洽谈会,共引进农业招商开发项目320余个,经营面积4.1万多亩。象山县贤庠镇把流转出来的以镇、村联合开发,股份合作经营的模式,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前来投资,形成了海、淡水养殖,杨梅、花卉、大棚设施农业,水果三个总面积近1.8万亩的特色产业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504家工商企业和业主投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总投资17.8亿元开发名、优、特,新种养殖面积20余万亩,加工规模达153万吨。

  ——促进了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为实现科教兴农提供了条件。我市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承包大户和规模经营生产实体,对应用新技术积极性都非常高,成为新农技、新农机推广的示范户。在推广“三省”(省工、省力、省本)、“两高”(高产量、高效益)的农业轻型栽培新技术中,今年全市推广面积91.2万多亩,比1997年的79.6万余亩增长13%。在新农机推广应用上,今年共推出各类收割机、谷物烘干机近5000台,比前两年大幅增长。现在,农村干部群众把规模经营大户看成是农业生产的样板户、示范户、带头人。“过去是村管村,户管户,社员管干部;现在变成了村管村,户管户,科学种地管大户。”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为推进城市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建立,使广大农民解除了多年来单纯依赖土地谋生的困惑,为大批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进城务工经商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小城镇的蓬勃发展,又增加了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力,进而带动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据对全市14个中心镇调查,目前已有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让了土地使用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到城镇发展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中心镇城镇化水平达40%以上。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