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农资新闻

重庆市返乡农民工迎来“创”时代 做“一分钱老板”也值?

2015年07月06日 来源:人民网

  为啥要创业?


  打工的经历很辛酸,就是做“一分钱老板”也愿意


  重庆市南川区木凉镇汉场坝村公路边,一座白墙青瓦的房子“依偎”在青山的怀抱里。屋后绿树满山,房前鱼儿满塘,池塘的长廊边,一排排红灯笼随风飘荡……这是“岸山桥”农家乐,虽然不是周末,前来休闲的游客也不少。


  老板王传淑正忙着招呼客人,问起经营状况,她喜上眉梢:“收入还不错,天气再热点,位置得提前预订呢。”


  时间退回到2009年以前,王传淑和丈夫在外地打工:她干销售,丈夫帮人养殖鱼虾。“钱虽不少挣,但不方便照顾家里,到处打工,很漂泊。”提起在外打工的经历,王传淑就两个字:辛酸。听说区里鼓励乡村经济能人办小微企业,两口子决心回家乡创业。邻近的木凉镇水质好,养鱼虾不错,加上丈夫有经验,两口子决定干回老本行,承包水塘养鱼虾。


  在大观镇上开服装店的朱启容是个80后,初中毕业后跟着父母在福建打工,鞋厂、糖果厂都待过。2013年底,父母年纪大了,朱启容也面临结婚生子,一家人回到了大观镇。


  回来后,朱启容有着自己的思量,没有急着找工作。“在外打工,工资虽然不算低,但存不下什么钱,我一直琢磨着自己做老板,就是‘一分钱老板’也愿意!再说,现在新闻都说国家鼓励创业,出台不少优惠政策,而且家乡发展这么快,机会也多,我们一起打工的好多人都回来了。大家都觉得只要能吃苦,肯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扬扬手里的报纸,朱启容笑呵呵地说。


  朱启容先是承包挖掘机做工程,今年又开了家服装店。“以前发愁手续、资金问题,现在开店手续简化,还贷了8万元的贴息贷款。”


  创业难不难?


  “最夸张的时候,别家店在卖冬装,我们店却在卖春装”


  朱启容的服装店开在镇里的商业街上,面积不大,衣服陈列有致,色彩搭配巧妙,吸引了不少顾客上门。“你别看现在生意不错,回头客多,刚开始的时候,啥子都不懂,也是吃了不少亏,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第一次去批发衣服,朱启容就吃了没有经验的亏。“当时去重庆的朝天门批发市场,以前没去过,车停到门口都不知道已经到了。进去一看,店铺多,人也多,像迷宫一样。”兜转了几圈,“凭感觉拿货”,只要好看的、便宜的,一口气拿了一万多块钱的货。


  “回来才发现糟了。”朱启容说,由于事先没有了解顾客群体的体形,朱启容拿回的衣服尺寸都偏小,加上镇上的温度比重庆要低一些,季节也不对。“最夸张的时候,别家的店在卖冬装,我们的店却在卖春装。”最后,这批货只能亏本处理,直到现在也没有卖完。


  没有经验还闹出了一些笑话。“刚开店的时候,我们连衣架的正反都不会分,挂的顺序也不对。整个店面的陈列看起来很奇怪,有时顾客上门还指指点点。”发现问题后,朱启容就到别的服装店去看,向别人请教,“有人把你当竞争对手不理睬你,也有人愿意教你。”遭了白眼、吃了闭门羹,朱启容才慢慢把其中的门道摸清。


  王传淑的创业之路,也不容易。


  “创业头两年,养的虾怎么也不见长个儿,产量也低。”王传淑和丈夫到处找原因,技术的,天气的,水质的……就是不见起色。正愁得茶饭不思的时候,区水产站的工作人员上了门。


  “水产站通过村委会知道了我的困难,就主动找上门来。一连在这蹲了好多天,总算找到了原因,又帮着我改善水质、增加设备,把问题一并解决了。”王传淑把这个坎归结为“还是不懂技术”。现在遇到技术问题,王传淑就给水产站打电话,大问题他们下来指导,小问题电话里解决。“干养殖这一行,没技术不行!有了技术,心里才有底!”


  需要啥扶持?


  贴息贷款、创业培训、政策指导,希望创业初期政府多帮扶


  “要想把企业做大,必须多关注政策信息。”在王传淑看来,没有政府帮扶,农民工创业初期很难站稳脚跟。


  王传淑刚开始创业,遇到不少困难,多亏镇里、村里帮忙才过了难关。


  初期资金不足,王传淑从银行贷了20万元,政府贴息,最长还款时限两年。“幸亏有这笔钱,租地、挖塘、请人、买鱼苗,一点没耽误。”王传淑告诉记者,一人创业大家帮:工商局经常回访,了解创业需求,人力社保局免费提供员工培训,还有电力公司经常过来检查鱼塘用电线路,讲解安全用电知识……


  2010年,王传淑的水产养殖产量逐步稳定,她开始扩大规模,办起了集“养殖、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农家乐。一开始还发愁市场,结果政府举办的一系列旅游节、采摘节等活动,把城里的客人源源不断地带到了乡村。


  据了解,在南川,为了服务王传淑和朱启容这样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区里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建立了创业政策库、项目库、指导专家库、劳务人才库,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并且会同乡镇、街道,定期回访已创业实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投资较多、规模较大、前景看好的企业,实行“点对点”服务。


  重庆则在全市建立了36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落实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制定重庆市返乡创业重点企业贴息办法,给予其最高60万元的贷款贴息补助,累计贴息4000余万元,并累计为8.9万农民工提供小额担保贷款73.9亿元。此外,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中小微企业和政策鼓励发展类产业的,给予注册资金返还、税收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优惠。截至2015年5月底,重庆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达到36.8万户,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达到169.3万人。


  如今,王传淑的农家乐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招牌农家乐,去年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4人。王传淑琢磨着把设施设备升级,“最大的问题是缺资金,目前贷款额度相对较低。”王传淑说,希望能通过房产抵押等方式,向银行多贷点款。“贴息贷款、低息贷款都可以,风险我们愿意承担。”


  朱启容报名参加了区人力社保局举办的创业培训,对于这次培训,她很期待:我们文化程度不高,创业底子薄,没个老师指导,很容易就失败了。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晓阳也认为,精准辅导是化解农民工返乡创业难题的关键。“希望政府除了政策资金帮扶,多给我们上上课,提高我们创业能力。还有,现在创业形势好,新闻里也说国家在扶持一些产业,专家多帮我们解读解读,我们也好选准创业方向嘛。”朱启容说。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