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15名本科生沛县当“菜农”

2009年08月31日 来源:扬子晚报

     初秋,记者从沛县县城沿沛丰公路西行10公里,路边绵延不绝的钢架蔬菜大棚便映入眼帘,煞是壮观。绿油油的萝卜苗、花菜苗、大白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一位位菜农有的在拔草剔苗、有的在浇水喷药,而这些年轻的菜农,竟然都是刚本科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这片位于沛县朱寨镇马元村的大菜园里,15名男女大学生放下身段,承包了140多个大棚,甘当菜农,在摆弄土坷垃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当地政府官员认为,到农村当“新农民”,或成大学生就业新出路。

 

  大学生“菜农”在为菜地喷洒农药。苗永乐 提供

 

  白面书生种起了菜

  “这块种的是萝卜,到国庆前后就能收了;这块种的是花菜,现在市场价能卖一块多一斤……”带着记者参观自己的菜园,苗永乐显得十分自豪,他是15名“大学生菜农”之一,今年7月他在这里承包了28个蔬菜大棚,种植花菜、白菜、萝卜等将近20亩。

  今年26岁的苗永乐2007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当年他来到朱寨镇做大学生村官。苗永乐的爷爷曾是中学校长,外婆是离休干部,父亲、叔叔都是老师。今年6月,当苗永乐告诉家人,自己要去承包菜地种蔬菜时,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种地是农民干的活,一个本科生,去种20亩菜,会被人笑话的。”苗永乐说,父母还担心他又不是学农业的,不懂技术和管理,种菜肯定会亏本。苗永乐一边“敷衍”父母,一边悄悄签下了承包菜地的合同。

  一副金边眼镜被汗水渍得掉色,裸露在外的皮肤被晒成了古铜色,上卷的裤腿和拖鞋上沾满了泥巴。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苗永乐已从原来的白面书生真正成了一名“菜农”。现在,他每天清晨5点多就从宿舍出来,骑车半小时来到菜地,忙到9点多才能吃上一顿早饭,有时甚至忙得连饭都忘记吃。

  和苗永乐一样,每天在这片菜地里忙碌的还有另外14名本科生,这些大学生放下笔头,在农村扛起锄头,和普通农民一样,翻土、播种、除草、施肥、浇水……这些在大学里从未接触的农活,如今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

  城市女孩也来当菜农

  在15名大学生中,3名女生尤为惹眼。权盛和曹珍都是来自徐州市区的城市女孩,在此之前,她们甚至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更没种过地。她们在这里承包了20多个蔬菜大棚。两个月的风吹日晒,曾经白皙的皮肤和清秀的面庞也变得黝黑。“累是累,但是值得。”权盛说,刚来种地时,什么都不懂。比如播白菜种,一穴里撒少了,成活率不高,撒多了就浪费。“原来很多东西都不懂,种过这一茬,下面就懂了。”她信心十足地说。

  初当“菜农”,这些大学生也有受挫折的时候。在苗永乐的蔬菜大棚里,记者看到,一大片白菜已被水淹死,他告诉记者,前几天太旱,就人工灌溉,结果这片地地势低,就被水淹了,他卷起裤腿,站在水里一盆一盆向外排,结果白菜还是被淹死了。

  再过一个多月,这片“大学生菜园”里的第一季花菜、白菜、萝卜等蔬菜即将上市。看着自己的汗水即将变成沉甸甸的果实,这些大学生“菜农”十分喜悦。苗永乐说,种地能学到在大学和城市里根本学不到的东西,“农村和城市都有岗位,种菜和坐班都是收获。”

  活太多忙不过来时,附近一些村民会过来帮忙。记者发现,大学生对自己的菜园管理得十分精心,一排排蔬菜苗整齐划一,地里甚至连一根杂草都没有。除了是“菜农”,苗永乐还有个职务——“大学生菜园”的秘书长,谁家地里菜苗太密集了,谁家该浇水了,谁家菜地生虫了,苗永乐都会一一打电话通知。此外,他还每天上网或到菜场,了解蔬菜行情,做到心中有数。

  “原来父母都觉得我种菜肯定不行,只是混着玩的,他们前几天来到菜地,看到长出来的蔬菜,先是惊讶,后是欣慰。”苗永乐说。

  菜园成大学生创业园

  本科毕业不在城市享乐而去农村摆弄锄头,让许多人费解甚至误解。面对外界的质疑,这15名大学生却心态平和,信心满怀。他们认为,农村天地广,大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更大。

  陪同记者采访的沛县朱寨镇党委书记华传阳说,这片大菜园实际是大学生的创业园。“当初建菜园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来此就业、创业,解决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面对“人才浪费”的质疑,华传阳说,“这里的菜园可不是传统的简单劳作,也不是靠体力和传统经验,而是现代化、规模化、外向化的高效设施农业,这更需要大学生的技能、知识和眼光。”他透露,这片菜园形成规模后,蔬菜将通过合作社和上网销售。据悉,这片菜园的蔬菜还未收获,苏州等地的蔬菜商就闻讯前来“抢货”了。

  为了扶持大学生种菜,朱寨镇还无偿为大学生提供蔬菜种子;沛县农业专家也每周到菜园指导大学生种菜。据悉,这里的蔬菜利用大棚种植,每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一季,每座大棚一年收益至少也有数千元。

  记者昨天获悉,8月26日,又有5名本科生签下了承包菜地的协议,一口气承包下了53座蔬菜大棚,其中还有两个女大学生。“大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可以成为现代‘新农民’,别小看种菜,做大了也可以自己当老板。”华传阳书记认为,“这或许能成为解决就业的另外一条新路子。”

  本报记者 郭小川 张凌飞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