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乡村旅游 > 乡村风情

寻找宜兴最美的乡村:岭下人家(图)

2009年08月13日 来源:新浪博客

岭下人家

岭下人家

  苏南最高的山是宜兴茗岭山,其最高峰黄塔顶海拔600多米。崇山峻岭脚下涧水潺潺,人们绕泉而居,以流泉洗面,以清溪濯足,守着万顷修竹,在此繁衍生息了近两千年。山旮旯里,大大小小的房屋集群而筑,鸡犬之声相闻。春暖花开时节,村庄里随处可见梨花落地白、桃花照水红,以及春日暖阳下悠闲生活的农人。

  那山那水那人家

  苏南最高的山是宜兴茗岭山,其最高峰黄塔顶海拔600多米。崇山峻岭脚下涧水潺潺,人们绕泉而居,以流泉洗面,以清溪濯足,守着万顷修竹,在此繁衍生息了近两千年。山旮旯里,大大小小的房屋集群而筑,鸡犬之声相闻。春暖花开时节,村庄里随处可见梨花落地白、桃花照水红,以及春日暖阳下悠闲生活的农人。

  岭下村的竹林里有株奇怪的杉树。尽管它早已没了生命体征,却依然长久地直立在茂竹中,光着杆儿直刺云空,不见腐朽。村干部朱建元拍着杉树树干说:“这棵树,村上人人皆知”。63岁的村民蒋晓明掐着指头算了算,断定这株杉树“去世”整整30年了。

  岭下村是植物王国,除满山翠竹外,还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其中树龄在百年以上的银杏、榔榆、朴树等名木不在少数。村民们习惯到山上的薪炭林樵柴,却对古树名木心存敬意,从不肆意伤害它们。因此,那株死去很久的杉木树仍拥有不倒下去的理由。

  蒋晓明的家门口有棵两百岁树龄的老朴树,横斜山涧之上,树冠犹如华盖。溪水在斑驳的树阴下叮咚作响,附近的村民在大树下淘米洗菜。蒋晓明幼时常常攀到树上玩,后来,他的儿孙也与老朴树结下缘分。

  在岭下村行走是件美好的事。道路傍着山涧走向,沿途可以循着潺潺流水声,走进山的深处。岭下人家绕泉而居,由于流泉迂回曲折,岭下人家的房屋也显得错落有致。这些房屋大多背山而筑,高高低低,而且许多人家大门朝向不一。不过,山里人家的“场面”也有共性:门脸外是大大小小的水泥场,竹椅、小板凳三五张挨墙放着,大门里陈设着八仙桌、雕花条凳、长台,长台上有许多热水壶。倘若陌生人出现在某个人家的场面上,主人一定会热情招呼。岭下人家房前屋后栽培的果树很多,眼下最养眼的有开花的桃树、李树,还有春雨之后发新叶的樱桃树。{Npage}

岭下人与青竹

岭下人与青竹

  与人比邻而居的生灵

  岭下村生态环境好,常有刺猬、野猪、野山羊、野山鸡等出没。岭下住人,山上则是野生动物的家园。

  78岁的蒋福金年轻时是岭下好猎手。在积雪的冬天,他带着狗上山捕野山羊,一个冬季能收获20多张山羊皮。他回忆过去捕猎的情景时,流露出对昔日时光的留恋。那时候,他与猎狗踏着积雪上山。猎狗在山腰间常常停下,抬头迎风嗅状,然后径直扑向目标。等到距离野山羊两三米远时,猎狗后腿一蹬,纵身跃起咬住野山羊的屁股,控制目标后迅速紧咬野山羊的咽喉,待猎人上前收获。如今野山羊没有过去多了,但村民还是常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些年来,岭下人家的猎枪被警方收缴,野生动物又多起来。春笋破土而出之际,岭下人总是起早带晚到各自的承包山林巡逻,发现野猪踪影即扯开嗓子喊叫,以此退敌。在岭下人眼里,野猪并非十恶不赦。人们在劳作之际偶尔与野猪照面,场景也是令人愉悦的。

  80岁只能算“小老儿”

  72岁的蒋顺荣每天扎20把竹扫帚,他是竹制品加工的好把式,26岁就开始扎扫帚了。78岁的陆其青常年在村里收购笋壳,家里的子女都得力了,可他始终闲不住。将上百斤重的笋壳装车运出时,他在后生面前从不示弱。在岭下,年逾古稀的他们算不得高龄老人。目前,两千多人口的岭下村有80岁以上的健康老人两百五十多名,这个自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里年龄最大的超过了百岁,所以,80岁的老人在这里只能算“小老儿”。

  老年人是岭下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岭下,老人们是《村规民约》的忠实捍卫者,一旦村里发生邻里纠纷,年长的“老娘舅”们铁面无私,参与调解不留情面。村部的老年活动室是全村老人最爱去的地方,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谁家老人外出了,到这里准能找着。

  岭下人长寿似乎没有秘诀可言。曾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的蒋凤林老人常年在自留地里种蔬菜,他家蔬菜自给自足。在岭下村,高龄老人坚持劳动生产的不在少数。与其他村庄不同,岭下农户家家铺设了饮用水管道,但水龙头里放出来的都是泉水而非自来水。{Npage}

村民在洗菜

村民在洗菜

  “锅底洼”承载丰厚人文底蕴

  从黄塔顶上俯瞰岭下村,村落恰似“锅底洼”。因为地形特殊,这个村至今只有一条“出路”。解放前,因为岭下村地理位置特殊,许多革命力量集结于此,村子成为宜兴南部山区的革命根据地,并被誉为山坳里的“小莫斯科”。截至目前,岭下村仍有6位于解放前加入党组织的老党员健在。前不久,当地政府制定了开发岭下村红色旅游景点的规划,村里的老党员、老革命对此满怀憧憬。

  卢姓是岭下村的大姓。明末将领、兵部尚书卢象升的故里就在岭下村,他幼时在张渚读书,他家的祖坟就在岭下村里的前团山上。上世纪末,村里的卢仲郇老人凭着渊博的学识,在岭下村及其周围山区调查、取证、挖掘,先后发现了近五十块碑刻、十多部名人姓氏家谱。其中,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有卢象升墓志铭及进士印、周处家谱、瞿秋白家谱以及徐阁老、堵允锡、董其昌等人的古迹遗物,有的文物研究价值高,在国内文物考古界引起过震动。

  在岭下村后山腰,有处常年不干涸的石坑叫作“潜泉水塘”,上山劳作的岭下人常在此歇息。宜兴《张渚镇志》记载,这与两汉末年亡命天涯的汉皇子刘秀有关。

  岭下村有个地名叫官地村,位于岭下庙山脚下。古时常州、湖州两地官员为贡茶生产每年要进行接洽,并对进贡的茶叶进行评比,评茶地点就在岭下村的官地房舍内。

(来自:北漂的博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