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分站新闻 > 地方风采

三明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红土地奏响绿色“发展曲”

2013年09月09日 来源:三明新闻网

  开栏的话

  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做出重大部署,进一步支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三明市的建宁、清流、明溪、宁化、泰宁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利好消息,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为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本报今起推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栏目,报道三明市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加快发展的思路、举措和成效;各级各有关部门支持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8月16日,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传来好消息,建宁县被列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8月22日,福建闽江源绿田公司生产的莲籽露和荷叶凉茶饮品,出口美国。这是建宁莲子深加工产品首次出口。

  9月5日,意大利COLI-GIUNIKI集团投资的建宁欧洲风情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

  9月26日,昌福高速铁路即将通车,地处偏远的山区小县将迎来“高铁时代”。

  初秋的建宁,喜事连连。

  趁着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的东风,苏区建宁认真落实省委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加快扶贫开发工作,紧紧抓住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这两根缰绳,围绕“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驱动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奏响了一支绿色“发展曲”。

  现代农业:提升层次,延伸产业链

  建宁县是“中国建莲之乡”,行走在莲乡大地,处处涌现出莲乡人民发展建莲产业的巨大信心。

  在省级农民创业园莲子示范基地——黄埠乡贤河村,莲田标准化建设工程现场,路、沟、渠等田间工程正在快速推进,与旅游休闲相关的景观工程,正在加紧设计。建宁县将用3年时间,完成这个总投资3200万元的以莲子产业为特色的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

  在三明市首个国家级观光农业示范点——均口镇修竹荷苑,莲文化展示馆已破土动工。这座展示馆总投资800万元,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建成后,游客将可以看到建莲产业化的艰辛历程,领略全国各地不同莲品种的生物特性,体验通心白莲的制作工艺,欣赏和莲有关的诗词、影像和书画作品。

  在福建文鑫莲业,以莲子食品为主打的“建莲世家”连锁店开门迎客。来建宁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吃到鲜莲汁、莲子糕、莲子红枣汤等最正宗的建莲食品,店内食品种类丰富,不同种类的建莲食品在30个以上。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这样的连锁店全国现有4家。

  这是建宁县在发展建莲产业上的最新动作。

  如今,在建宁,莲子的价值不仅仅只体现在种植上,从品种推广到深加工,从荷叶茶到提取附属物里的黄酮生物碱,从取名带“莲”字到大街小巷里与“莲”相关的招牌,建莲产业已经把产业链延伸到各个角落。

  建宁县的优势在农业,如何把农业大县升级成为农业强县,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题。为此,建宁县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投资2.6亿元打造全省首个“智慧农业园区”,同时,又坚持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以“规模化”夯实基础。让特色农业基地更有规模,提升无患子和建莲种植面积,稳定黄花梨、杂交水稻制种、烟叶种植面积;让农业生产经营更具规模,改善农业耕作条件,促进土地集约经营,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以“工业化”提升成效。把农产品更多地推向工厂,通过扶持培育企业发展壮大,逐步改变以往贱卖原料的状况;把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发挥1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组织作用,更好地抢占市场先机。

  以“标准化”营造气势。使农业品牌更加响亮,积极引导农户和企业主增强品牌意识,逐步建立主要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使农业服务更加优质,充分利用好现有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为全县农业生产提供标准化的技术服务。

  生态建设:优先保护,推动大转变

  建宁县有10多万亩的黄花梨,冬季修剪下来的梨枝条,过去都拿去当柴烧,现在却变成了种植食用菌的原材料。在建宁县元盛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一支支以梨枝条为原料的菌棒摆在架子上。“以前种香菇,用的是山上砍伐来的阔叶树,现在只要用梨枝条、莲子壳这样的代用料就可以了。”公司负责人尤建国说,目前公司年产食用菌1500万袋,每年需要梨枝条1.5万吨、莲子壳300多吨。如今,建宁县已有大川、日鑫、龙威、元盛等4家以梨枝条、莲蓬、莲子壳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年产值超亿元,同时,将废弃的菌料棒作为锅炉燃料,每年可节约薪材4500吨。这是建宁县实施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建宁县是千里闽江的正源头,这个唯一性决定了它在闽江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美丽福建中的重要担当,同时它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县,并正争创国家级生态县,把这里的生态保护好,意义非凡。为此,建宁县在生态保护上着力推进3个转变:推动木头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在冰灾后造林中,建宁县已投资2.8亿元,新造林40多万亩。其中新植无患子7.5万亩,为全国县级最大,林业经济从以往“砍树”转变为“摘果”。同时,还设立了19.2万亩的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定了67万亩生态公益林。推动生态经营向循环发展提升。去年全县完成水土流失治理8.28万亩,占任务的127%。针对10多万亩果山开发,造成水土流失主因的问题,完成了5.28万亩生态果园建设,通过果园套种和发展林下经济,形成“果——草——畜——沼——菌”的循环经济模式。

  推动部门行为向全民动手转变。持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强企业节能减排,拒绝28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入驻,淘汰7家污染企业和11条落后生产线。特别是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让群众享受到生态保护带来的红利,把保护生态上升为自觉行为。

  生态好,引来好项目。

  上个月,福建中信食品实业有限公司看中建宁的水资源,投资进行山泉水和纯净水开发,年产量预计可达15至20万吨。

  生态好,带来好效益。

  福建铙山纸业集团公司老总高晓明说,公司纸品的洁白度在同行业内有目共睹,主要原因,就是生产用水是没有污染的千米高山活水。

  后发优势:抢抓机遇,莲乡再出发

  9月5日,意大利COLI-GIUNIKI集团投资的建宁欧洲风情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

  COLI拥有百年葡萄酒酿造历史,是意大利500强企业之一,属意大利酒业第一类区。GIUNIKI主要从事服装皮草生产和国际贸易,COLI与GIUNIKI合作组建COLI-GIUNIKI集团共同开发中国市场。

  该项目总投资为1亿欧元,分三期投资建设,首期将投资2000万欧元,于下个月前开工,到2015年12月竣工。建宁欧洲风情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将建成800亩葡萄、橄榄、柠檬等国外品牌红酒生产、加工、旅游观光基地。

  项目将引进意大利技术团队20-30人,建设代表欧洲高科技水平的生态农业种植园600亩;引进全套欧洲生产设备建设3个工业加工区(葡萄酒生产线、柠檬汁系列产品生产线、橄榄油压榨生产线)60亩;引进先进设施,建设具有意大利风情的旅游休闲文化园100亩。此外,还将建设欧洲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和试验田,与建宁县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实验。这一项目的落地,与建宁县多年坚持保护生态,发展现代农业分不开。随着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通,原来地处偏远的建宁县变得朝气蓬勃,新的项目也滚滚而来:建宁县冠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500万元,建设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新上生产线4条,进行吊瓜籽深加工;建宁县富益户外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新上鞋业生产线5条,生产户外体育用品;……上半年,建宁县已有11个新项目落地,新增个体工商户424家。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出台了支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利好政策,下阶段,建宁将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大干快上。在项目带动上。加快“五大战役”项目建设,争取更多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在抓好原有政策跟踪对接落实的基础上,重点对接省市新出台的关于扶贫开发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政策,认真研究,积极争取资金及项目支持,力争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项目盘子。在产业发展上。将建莲产业做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业品牌;发挥“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优势,进一步规范和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加快源榕生化无患子产品试产进度,带动无患子种植基地扩张和加工产业发展;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和农业“五新”技术应用,加快发展现代果业。(建宁记者站王华耀陈晓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