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种植新闻

种桃能人的“甜蜜大棚”

2013年06月13日 来源:农民日报

  “老杨,桃熟了吧?我明天就过去拉!”近日,记者来到河南省武陟县大虹桥乡韩原村的温室桃棚时,果农杨永军正在接客户的电话。

  “这是今天上午俺接到的第三个订桃电话。”挂掉电话,杨永军笑着对记者说。

  45岁的杨永军是十里八乡“响当当”的人物,这源于他是豫北地区最早在大棚里种植桃树的传奇故事。

  韩原村有着悠久的种植果树历史,杨永军是村里最早种植桃树的一批人。1990年,他开始种植桃树,最初效益还不错,后来种桃人越来越多,价格也就下去了。

  “可咱庄稼人除了种地啥也不会,还得在桃树上打点儿‘主意’。”,老杨说。1998年,杨永军在电视上看到山东寿光的果农在温室大棚里种植桃树,时间上比大田桃早上市一个月,效益不错,这条消息一下子“点燃”了他。

  “河南跟山东气候条件差不多,桃树在山东可以温室种植,在河南肯定也行。”老杨当年就前往山东寿光进行考察。从施肥、剪枝到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这一整套技术,杨永军都一一认真学习。

  从寿光回来,杨永军把自己的四亩桃田全部改造成“温室模式”,一期三个温室大棚的桃树全部获得丰收。由于温室种桃巧打了“时间差”,桃的价格是大田鲜桃的四倍,经济效益的增加可想而知。由此,老杨这个“种桃能人”的名号在十里八乡传播开来。

  “这一棚鲜桃比普通桃早上市一个月,价格也要高的多。”杨永军笑着说,“今年是我种植温棚鲜桃的第十个年头了,种温棚桃,早上市一个月,晚下市一个月,一年到头,从五月到十一月,我都有鲜桃卖。”

  前来收购的郑州批发商李先生天不亮就赶到韩原村地头了,他是杨永军的固定客户,只要一到桃熟时节,他就一天一趟跑武陟,怕别人抢在前头。“这几年俺净买他的桃了,今年价格可老贵,批发每公斤12~14元,到郑州后每公斤能卖到16元。”老杨今年种了16个棚,预计收入在30万元以上。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