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土地托管

股份合作农场的新探索会成为今后农村土地风向标吗

2013年01月25日 来源:都市快报

  新合农场场长俞荣火记者朱丹阳摄

  以后他们活可以少干了但钱可能会赚得更多

  这种农村经营模式的新探索会成为今后农村土地风向标吗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从农民到股农,从合作社到农场,到底会给农民带来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农场会成为今后农村土地风向标吗?快报记者作了实地调查。

  成立农场前的尴尬

  这800亩田地,是仙居为数不多的平原地带,它位于仙居横溪镇郑桥村。

  即便是去年丰收的季节,这800亩田地模样也很难看,“就像是个瘌痢头。”

  这是有原因的。

  在成立农场前,这个有着400多户村民的村子,也和很多农村一样,成立了一个农业合作社。

  但在这800亩田地中,并不是所有的农户都是合作社成员。

  非合作社成员,他们在自家田地里种啥,合作社无权过问——有的甚至一年到头啥也不种,因为田地的主人外出打工了。

  可即便这样,这家2008年成立的合作社,也想有更好的发展。

  去年11月,合作社实施了一个更能赚钱的计划。

  他们花了47万元买进了设备,打算把收购进来的谷子,加工成粉丝出售,赚取更多的利润——他们甚至连商标都注册好了。此前,合作社只是相当于一个“田保姆”的角色,辅导农户如何种水稻,如何施肥,如何防治虫害,以及最后把大家的果实收购进来再卖出去。

  只是,这一赚钱计划还没有正式实施,合作社便遇到了尴尬。

  比如最棘手的是,正由于合作社成员和非合作社成员,在800亩田地里夹杂并存着,非合作社成员按自己的经验洒农药,一阵风过来,农药便飘进了合作社成员的田地里。

  “品质保证不了,以后是要砸牌子的。”时任合作社副社长俞忠炉说。

  从合作社到农场

  怎么办?总不能让投入设备的钱,都打了水漂吧。

  合作社成员们都急了,不得不开始破题的方法。

  最终,他们抛出一个令非合作社成员眼红的“诱饵”:合作社成员播种的种子免费,平时施肥有补助,而且等谷子加工成粉丝,销售出去后得到利润再分红。

  有这样的好事?消息传出后,更多的非合作社成员坐不住了,他们觉得不参加合作社像是吃亏了一样。

  他们纷纷找到了合作社的头头脑脑,要求参加。

  但外出打工的,此时未必会为了省几个种子钱,丢下外面的工作回来种田。这些田地不参加进来,也就意味着,800亩田地还不是一个整体,它会成为机械化操作的疙瘩。

  于是,合作社想到了土地入股成立股份合作农场。

  现任农场场长俞荣火说,不在村里的人,可以把田地租赁给村里的人,以打包的形势入股农场。

  他们最终的决议是,每6亩田地便是1股。6亩什么概念?俞荣火说,一般兄弟两户家庭所有的田地。

  和村民俞洪汝一样,更多的股份,便是兄弟两家合一股。只不过,俞洪汝的兄弟常年在外做生意,不稀罕这点收益,是免费把田地让给他打理的。

  几天下来,800亩田地全都进了农场。{Npage}

  农场的好处

  A.干活比以前少了

  对股农来说,此前的“诱饵”,只是一个小小的甜头。

  俞荣火说,作为一名股农,至少在农场里有两次获利:

  首先,6亩田地里生产的谷子,农场会高于国家收购价收购;

  其次,这些谷子加工成大米、粉丝等农产品,等销售完了,农场所得的利润还会拿出一定比例,作为分红分给大家。

  当然,这一切,都得建立在农场制定的统一操作标准下。

  比如,种什么品种的水稻,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剂量的肥料,这些都有统一的要求。

  但其实,真正要股农自己干的事情并不多。

  俞荣火说,大家只要在种田和施肥时干活,其他的活都是农场雇人统一包办的。这也就是说,做了那两件事,就等着拿袋子装口粮回家,然后等着收钱就可以了。

  事实上,正是这一原因,目前连隔壁村的村民,都想把他们的700亩田地,加入到他们的农场中来。因为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非常清楚。

  比如,村民俞洪木有一儿一女,加上他老伴,一家四口人,以前农忙时,每个人都需要在田里帮忙的。

  这也就意味着,儿子女儿不可能跑更远的地方去做生意或打工。

  而现在成了股农后,田里的这点活,俞洪木自己一个人就能忙活过来,他甚至还有了剩余时间可以去山头上种杨梅,或者外出打工。

  B.田不会被种坏了

  村民们乐意成为股农,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有不少股农说,在农村,由村集体把土地集中流转过来,然后以招标的方式,引进种植大户,这样的机会很多。

  但这么做,他们最大的担心是,等种植大户的租赁期一到,田地回到他们自己手里时,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再种植其他作物了。

  这样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作为租赁大户,自然想在租赁期内,利润最大化。

  前几年,他们种的某种经济作物产量高,但到后来田地的肥料被榨干了,产量或许就跟不上了。而这时,恰好租赁期快结束,他们便不会舍得在土壤上有更多投入。

  但股农不一样,这块田地,很多时候还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虽然施肥有统一的配方,但当发现这样施肥拯救不了这块田地时,他们可以让农场请农技部门来指导。

  股农到底能增收多少?

  新农场成立后,第一拨作物还没种下,这个问题目前看来似乎还算不准。

  仙居县农业局科教科科长朱水星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

  就算只到谷物收购这一环节,每亩田地便可节支增收335元。因为农场收购价比国家标准,每亩会多100元,防治虫害节省100元,肥料省45元,育秧省60元,收割和机耕成本省30元。

  但俞荣火昨天直言,担子还是很重——毕竟股农到时候能不能有分红,关键得看农场能不能把加工好的农产品销售出去。

  不过,至少他现在信心满满。

  因为统一标准种植、管理水稻后,产品的品质有了保障。按他的设想,他们这里以后卖的大米,每斤至少可以贵2到4毛钱。

  而800亩田地周边,还有着不可多得的水库资源。接下去,农场会考虑尝试搞休闲观光农业……

  怎么吸引人来玩,怎么把产品卖出去?他甚至已想好聘请专业的营销人员来干。

  同时,让俞荣火颇为欣慰的是,当地政府对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满热情,刚刚结束的仙居县第十三届二次党代会也有强调,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成为仙居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据都市快报记者叶建良摄影朱丹阳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