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念养殖经 圆致富梦

2012年04月29日 来源:中国网

  感谢全国读者对《农村致富文摘》的关心和支持!内容贴近广大农村地区读者、为农村读者提供致富思路、带动农村地区普通农户增收致富是编辑做好版面、办好栏目的动力源泉。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属于一家一户式结构,基础差、本钱小、知识匮乏是制约一家一户式脱贫致富的“瓶颈”。本期《小本经营》栏目从大量的来稿中选取了一些靠小本钱发展养殖业致富的典型事例,希望有“一款”致富信息适合您。——编者

  李良友:自配秘方产出“绿色蛋”

  黑龙江垦区七星泡农场第十管理区的李良友是农场家喻户晓的“鸡司令”,他养殖的1000只蛋鸡,每天生产的100多斤鸡蛋,不用出管理区就被上门来的客户抢购一空。

  不管是新顾客还是“回头客”,大家到李良友这里来买鸡蛋,图的就是两个字——绿色。李良友虽然养殖了千余只蛋鸡,但在饲养上从不“掺假”。他买来优质玉米进行粉碎,每次调配饲料前都要请农场的家禽养殖专家给把关。专家根据李良友家鸡舍的温度、湿度、蛋鸡的个头、体态等特征指导他按照科学的配方进行绿色饲料的配制。

  在炎炎夏日,李良友通过翻看禽畜养殖书籍了解到,夏季气温高时可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调味饲料对提高鸡的采食量大有帮助。他在自己配置的饲料中添加了适量的野菜,并亲自到山里捉了大量的蚂蚱、蚯蚓等拌到饲料里进行喂食。除此之外,李良友还把藿香、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药碾成粉末,按1%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给自己的“宝贝鸡”们清热解暑、解毒化湿。

  李良友配置的高科技、纯绿色饲料鸡吃了以后下出来的蛋不仅个头大、蛋皮颜色纯正,而且做出的菜肴味道鲜美。他家每天卖鸡蛋的收益在100多元。一家人靠科学、绿色、生态养殖家禽真正实现了富裕。

  赵朦朦

  李清平:养鸽放飞致富梦想

  走进河南省镇平县老庄镇李清平的养鸽基地,只见一排排平房干净整洁、井然有序,若不是听到里面的鸽子叫声,很难想象这就是养鸽场。然而,就是凭借这个不起眼的养鸽场,农家女青年李清平奔上了致富路,养鸽经济效益从最初的年收入几万元达到了如今的200余万元。

  1997年,家住老庄镇果营村年仅17岁的李清平经过多次市场调查后,开始了她的养鸽致富的创业梦想。自养鸽起,吃住在鸽舍便成了李清平的家常便饭。每每遇到疑难问题时,她便迅速拨打热线电话向驻地兽医请教,咨询笔记记了厚厚的一大摞。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清平很快熟练地掌握了一套过硬的养鸽技术,成了行家里手。养殖规模从开始的500对种鸽迅速发展到1000对,还雇用了两名员工。经过数月的精心饲养,首批1700多只鸽子顺利出栏,当年获得了近3万元的纯收入。

  有了好产品,没有销路等于白干。李清平请来老师,并购买了各类信息化书籍,自行设计养殖销售网络平台,同时结合报刊、电台、互联网等大力宣传造势。通过努力,李清平很快使自己的鸽子远销北京、上海、广州和福建等国内大中城市。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每逢樱花盛开的季节,前来老庄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带动了当地餐饮产业的发展。这时,李清平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商机,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以樱花为载体,强力打造特色鸽宴饮食文化。李清平决定,结合当地纯天然绿色食品,在樱花沟附近开一家以鸽子为载体的绿色生态养生餐馆——群仙阁饭店,强力打造鸽肉养生保健饮食文化。目前,以鸽肉为主的各类特色汤饮、菜品和烟熏食品达20余种。“到老庄旅游尽享樱花美景、品尝鸽宴美食。”游客们在夸赞其鸽宴味美的同时,还不忘带上几只鸽子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品尝。{Npage}

  刘理政

  刘振亚:育雏大户的“金鸡经”

  一大早,刘振亚的养鸡场就热闹起来,一辆辆货车进进出出,育雏车间小鸡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工人们忙前忙后把鸡雏装车。这是4月7日笔者在现场见到的一幕。

  38岁的刘振亚,是贵州省桃源县剪市镇沙萝村人。说起专业化育雏的经历,刘振亚介绍说,2005年开始办蛋鸡养殖场,折腾几年,规模总是徘徊在8000羽以下,效益上不去。他说,除了禽流感、同质化程度高等原因的影响外,主要是雏鸡质量没有保证,蛋鸡素质差,产蛋量不高、产蛋周期短,于是便萌生了培育雏鸡的念头。2010年初,他参加了县畜牧局举办的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班,还专程到省内外多家育雏基地学习,订阅技术资料,并添置育雏设备,于当年5月,成功育出第一批约8000只雏鸡。这批雏鸡不但成活率高,而且产蛋周期长,长到八九个月时,产蛋量大增,利润超过往年的一倍以上。消息传出后,周边蛋鸡养殖户纷纷上门求教,请他帮助培育小鸡。刘振亚想,何不专业育雏呢?说干就干,2010年6月,他投入资金,开始建设育雏车间,到如今,已累计投入38万多元,建成600平方米的工厂化育雏车间。

  据他介绍,一个育雏周期大约2个月,现在每批可育雏2.2万~7.5万只。他说,2011年,共育雏20多万只,每只平均利润有1.6元~1.7元;另外还养殖蛋鸡5000羽,全年纯收入达到38万多元。

  刘桃林

  刘素芝:养狐淘金梦成真

  说起狐狸,农村的人们往望而生畏,而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油郭村狐狸养殖能手刘素芝不仅念活了“狐狸经”,而且创造了致富佳话。

  1996年,养狐业步入低谷,养殖户纷纷低价处理狐狸。刘素芝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她筹集5000元资金,收购了两家养殖户的狐狸,办起了一个存栏12只狐狸的小型养殖场。从此,她虚心向老养殖户学习,钻研养殖技术,当年,她养殖的母狐狸产下并养活60余只仔狐,一年获利1万余元。第二年养狐厂发展到母狐20多只,第三年又发展到50多只……

  自此,刘素芝经常外出考察,参加特种养殖高级培训班,自费订阅《特种皮毛动物》、《毛皮信息》等杂志及有关报刊资料,每天坚持学习到深夜。就这样,刘素芝的经验、技术也日臻成熟起来,狐狸养殖规模由最初的十几只发展到如今的8000多只。她还出资1万多元购置了显微镜、消毒器等全套输精改良设备,筹集10万元从芬兰引进了30只体形大、毛皮长、生长快、体质壮的芬兰原种狐狸,建起了东营区第一家个体狐狸改良站。2011年,刘素芝还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狐狸精”。

  “只有让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才不辜负政府对我的教育和培养。”面对络绎不绝登门求教的乡亲,刘素芝热情地教给他们狐狸养殖技术,并帮助他们购买幼狐、定做狐笼、配制饲料等。2011年,刘素芝成立了东营区红火毛皮动物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就被评为东营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刘素芝还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目前公司已经安置10余名残疾人就业,同时还带动了50户残疾人从事毛皮动物养殖,并主动当起了他们的技术顾问。几年来,她为当地养殖户改良母狐1万余只,增加效益600余万元。

  (刘智峰 刘新宇)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