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流转新闻

遵义市大力实施土地流转现象观察

2012年02月02日 来源:贵州日报

 科学加快土地流转 推进农业健康发展——遵义市土地流转现象观察

  编者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发生着微妙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自身的吃饭问题,但是如何在土地上获取更大的效益,如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茅坝龙脉皇米有限公司有这样一幅标语:“土地承包解决中国农民吃饭问题,土地流转破解中国农业发展瓶颈”。而今,这个观点正在被遵义市论证和实践着。

  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2011年12月31日,湄潭县永兴镇界溪村举行贵州茅贡米业公司现代农场土地流转资金发放仪式。此次茅贡米业公司和永兴镇界溪村共签订土地流转1300余亩,涉及农户471户,共发放资金80余万元,户均1698元,平均每亩流转资金615元。领到转让金的村民谭成华说:“这种方式好啊!种了一辈子的田,没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种法,会有今天这样的收入。”

  据了解,茅贡米业公司将在永兴镇茅贡米业核心示范基地建立现代化农场,农场初步规划规模为2万亩,眼下的1300亩仅仅只占规划的6.5%。

  像湄潭永兴镇这样的例子在遵义有很多。

贵州茅贡米业公司1300亩土地流转资金发放仪式现场(湄潭县农业局提供)

  近年来,余庆县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65000余亩,惠及3万多农户12万余人,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点,余庆县松烟镇通过土地流转优化产业结构,让撂荒的黄土地变成致富的“金土地”。二龙村村民王正芬2006年在村委会的协调下,流转土地87亩种植茶叶,2009年开始产生效益,三年来收入近100万元。村委会主任蔡仕祥说,村里已有80户村民自愿“转出”荒地或耕地3000亩开展绿茶规模种植。

  “村民们除了获得流转费外,每年在自家土地上采茶打工还能挣到1万元左右,算是拿‘双工资’啊。”蔡仕祥说。

  通过土地流转,汇川区董公寺镇的杨梅种植基地目前已发展到1万余亩的规模,成为了董公寺镇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董公寺镇还通过土地流转为企业提供厂房用地,引进企业生产加工杨梅酒。企业投产后,不仅消化了大量杨梅,促进杨梅的产业化经营,而且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金星村支书郑光德介绍:“以前杨梅每斤只能卖6到8元,而且不易储藏。现在这家生产杨梅酒的企业入驻后,既解决了储藏问题,而且杨梅每斤卖到了10元,给村民带来了20个就业岗位。”

  赤水市天台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中,通过集中规划,将农户的耕地承包经营权以租赁、入股等形式流转到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大户,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新的渠道。目前,该镇已积极引导农户1600户进行土地流转,流转面积3100余亩。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推动当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该镇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33元,比2009年超收入近700元。

  “三农”发展的缩影

  时间倒回到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随即,遵义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意见,要求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使全市农业逐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力争2012年,全市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到30%以上。

  其实在该文件出台前的几天,我省第一家土地流转中心凤冈县土地流转中心已经挂牌成立。随后,贵州嘉禾茶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在凤冈县新建乡、龙泉镇流转承包耕地5000亩发展茶叶,成为遵义市规模最大的一宗耕地流转。目前,凤冈县土地流转面积8.6万亩,建成茶园面积25.19万亩,实现产值3.8亿元,而遵义全市茶叶面积已达112.7万亩,2011年茶叶总产值17.03亿元,比2010年增长29%。{Npage}

土地流转带来的现代化发展——遵义县虾子辣椒科技示范基地。

  规模种植助推和实现了遵义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迅速走在全省的前列,但是包括茶叶在内的其它农产品的规模仍然偏小,远远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2011年底,省委书记栗战书在“凤冈会议”中指出,贵州调整产业结构的好典型到处都有,最大的问题就是规模太小,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栗战书要求“要以这次‘凤冈会议’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明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以‘还权赋能’为核心,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流转规范’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规模太小不仅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瓶颈,也是山区农业所面临和必须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近年来,遵义市通过实施“六个一百”、“七个一百”、“八大产业”等一系列农业发展战略,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等生产要素向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向八大主导产业集中,使土地在流转中获得生机和活力,助推了遵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遵义农业大市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厚积薄发的遵义农业已进入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土地流转,只是遵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助推农业大发展

  “从土地流转的活跃程度,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遵义市农经站站长纪勇说,家庭承包经营下的单打独斗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通过外出打工的方式来增加收入。“所以必须通过土地流转,通过规模种植,才能发展和壮大农业,才能搞活农村经济。”

  农经站是负责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部门,纪勇提供了这样一份数据。遵义市耕地流转面积2004年是37.3万亩,2005年42万亩,2006年46万亩,2007年56万亩,2008年已达79.17万亩,2009年则达到82.73万亩,约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5.6%,非耕地流转达到19.77万亩,两者合计102.5万亩。

  而与此同时,2009年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2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8%。同期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5亿亩,超过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2%;发达地区,譬如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524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8.7%。

  农业大市遵义市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活跃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遵义土地流转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遵义市耕地流转面积达103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约17%,其中农业大县遵义县集中流转土地面积达18.36万亩,涉及农户4万户,分别占全县土地承包面积的19.8%和土地承包户数的18.4%。

  另据了解,2010年遵义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共流转土地近17万亩,农民直接获得土地流转金6.8亿元、流出土地上的务工工资8.5亿元。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遵义县已培育出三合大葱、三岔辣椒、团溪养猪、龙坪提子、鸭溪和枫香的现代烤烟等一批成熟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国家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激活农村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因此土地流转必须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纪勇说,在此原则和前提下,国家允许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所带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规模种植,转移了农村劳动力。”纪勇说。

  土地流转最直接的效应是土地和劳动力两大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土地撂荒现象,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使土地的价值得到极大的挖掘和发挥。而土地流转最重要的成效是实现了规模种植,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改变,以家庭经营为主要形式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整合生产要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农民不仅可以获得流转土地的有偿收入,而且外出打工或者还可以就近就地获得打工收入。

  “一般每亩每年可以得到200到500元不等的租金收入,超过部分农户自己耕作产生效益。”这是纪勇的一项调查结果。他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遵义县新民镇农民余某将3亩承包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王正权后,土地流转年收入266元,同时就地打工除开日常开支外还有3000元收入,而原来他家耕作一年还不够吃。

  与此同时,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大批从事农业的农户逐渐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向二、三产业流动,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农民分工分业的发展。目前,遵义市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58万人,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比例已超过90%。随着遵义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该市在本市范围内就近就地实现转移就业目前占25%左右。

  “另一方面,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性强,涉及广大农户和新的经营者的利益,怎样确保土地流转沿着健康轨道发展,还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正确引导和规范。”纪勇说,土地流转是解决农业规模化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农村改革中最敏感和核心的问题。

  遵义市近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发展现代化农业对接的有效途径。要把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提高到战备高度来认识,加强对土地流转必要性的宣传,调动广大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整合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对农村土地进行依法、自愿、有偿、合理、有序流转,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龙头企业集中,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