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开农机轻车熟路 数名博士星沙当起

2009年04月10日 来源:长沙晚报

在杂交水稻机械直播施肥现场演示前,博士们正在认真地调试机器。刘祥  摄

十里八乡的群众听说城里来的博士来种田了,纷纷跑来观看。刘 祥  摄

在长沙县开慧乡的田间地头,活跃着这样一群顶草帽戴眼镜的年轻“庄稼汉”。他们,都是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学府的博士、硕士。可驾起农机来,个个都轻车熟路。与普普通通的种田人不同的是,他们靠的是科技种田。

    在长沙县,放弃年薪20万元的硕士辞职回乡种红薯,您相信吗?来自数所大学的博士,走出校园来到田间地头开起农机忙春耕,您相信吗?回答是肯定的!

    “在我们公司,种田的都是博士哟!”在湖南省金山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仓储加工基地,金山粮油的董事长金亚林对笔者说,像金山这样的企业,能够赢得发展的空间和市场,靠的就是科技和人才。

    近日,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的罗锡文教授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马国辉博士来到长沙县开慧乡“湖南金山粮油”,为该公司的杂交稻基地传授新的播种技术和推广新的农业机械。在金山粮油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华南农大核心示范试验基地,一场杂交水稻机械直播施肥现场演示会拉开了序幕,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的博士和硕士们,为当地的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农机播种示范表演。闻讯而来的群众纷纷拍手鼓掌,为这些戴眼镜的“新农民”喝彩!{Npage}

    博士下乡种田改变农民观念

    “记得小时候父母叮嘱我,儿啊,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将来就要回来种田,头上日头晒、下田蚂蟥叮。”来自长江大学的马付建博士走在田埂上笑呵呵地说,当时的理想就是走出山冲到城市去寻找“铁饭碗”和新生活。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孕育了我们的童年和梦想,现在我们回到农村,常常会获得一种不同的心境。” 马付建说,虽然自己是个博士,但自己学的专业是农学,理应到农村来锻炼。

    “现在国家给广大农村和农民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许多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传统的耕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农业的科学发展。”马付建说,他们回到乡里来种田,就是想带动更多的农民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从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有他们,我们感觉种田都要愉快很多。他们是知识分子,带着技术和知识,欢迎都来不及哟!”在开慧乡这片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的王长胜老人告诉笔者。“看到他们在这边下田种田,我们都感慨万千。他们来了以后,村里农妇在教育儿女时,都再也不说‘没出息就回来种田’这句话了。”

    一到开慧乡就直奔田间

    “我们来了一个多星期了,为了做试验每天起早贪黑地在田间忙活。要把这些技术钻透,还真需要下一些狠功夫。” 来自中南大学的研究生许文燕露出灿烂的笑容说。

    “开慧乡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群众也十分热情,在这里工作我们都感到十分开心。” 来自湖南农科院的汤海涛博士告诉笔者, 我国是产粮大国,但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不高,耕作方式转变慢。汤海涛说,长沙县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和开发的方式有利于转变一些古老和效率不高的种植方式,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增产增收。

    “这次罗教授带了六七个学生过来了,一到开慧就直奔田间。”金山粮油的负责人告诉笔者,这些博士个个都是有所专长的,在这边金山粮油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锻炼和实验平台。

    “我们公司是粮食企业改制后发展壮大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中央储备粮收储点。目前公司通过创新机制,推进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路子,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和加工规模。袁隆平当我们的技术总顾问,再加上马国辉博士的种子、汤海涛博士的栽培施肥技术、罗锡文博士的现代农机技术,还有江南大学姚慧源博士和湖南稻米深加工专家为我们提供的加工技术,我们的现代农业会越做越大,越做越有代表性”金亚林说。

    博士种田比真正的农民还勤快

    汤海涛告诉笔者,他们已经把开慧乡当做一块试验田,一块在湖南甚至全国都有代表性的试验田。话还没有说完,他和其他博士们又奔向离基地有一个小时车程的实验区。他同时告诉我们,他们每天天还没亮就出发了,晚上7时以后才能回来,比真正的农民都勤快。

    笔者获悉,在这批专家的帮助下,湖南金山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作为长沙县唯一一家粮食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和亿元企业,公司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为长沙县做好粮食储备、化解粮食风险、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附加值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为安置粮食部门下岗职工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公司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着力提升长沙县传统的粮食产业,拟在开慧乡建设3万吨粮食储备库等项目,并带动二十万亩高档优质稻基地建设,开慧粮食产业园项目作为市现代农业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将对我县粮食产业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新思路让特色农业唱主角

    星辰在线4月10日讯 (长沙晚报 记者 刘祥 方思静)四月,草长莺飞,泥土飘香。长沙县的万顷农田里,装满芽谷的播种机来回穿行,一片繁忙景象。 该县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茶叶、花木、食用菌、葡萄、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迅速升级,品牌农业和特色农业开始唱起了主角,长沙县农民的钱袋子也因此充实起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期以来,分散的经营方式造就了中国农村特有的品格,广袤的土地上,无数个“家庭细胞”维系着一种根深蒂固的生产方式。然而,这种束缚土地活力的生产方式已经弊端重重,正等待着大勇大智者去打破,去创新。 被誉为“三湘第一县”的长沙县就是一位大勇大智者。

    一份来自长沙县农业局的相关资料显示,以推进新型工业化而著称的长沙县,同样是一个农业大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国百强第87位,生猪位列全国调出大县第二位;百里茶廊、百里花木走廊、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在全省举足轻重,油茶、食用菌、时鲜瓜果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现代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

    “我们用新型工业化的办法发展农业,用城市化的理念推动新农村建设,去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8.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5.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4元,增长20.9%。”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长沙县县委书记、县长杨懿文欣喜地说。思路决定出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征程中,长沙县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真正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是一只绕不过的拦路虎。一方面,农民再投资的实力和政府支持农业的财力相当有限,农民的经营理念与现代农业集约经营的要求也差距甚远;另一方面,大量的城市资本、民间资本想投资农业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平台和项目,这些矛盾已成为加速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必须靠创新机制来解决。

    “我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整合为契机,大规模发展现代优势农业。”据长沙县农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6.05万亩,其中耕地流转12.37万亩,涉及185个村5.26万户。特别是去年新增土地流转5.45万亩,集中连片流转规模在100亩以上的规模流转面积达1.9万亩,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该负责人表示,土地流转确实带动了农民增收,“一是租金收入。我县每亩土地流转年租金一般是300至400公斤粮食,较流转前亩平增收200元以上。二是劳务收入。一方面,农民通过短期培训后,可以在土地流转的受让主体方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成为‘产业工人’;另一方面,一大批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可以安心外出打工,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获得劳务收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