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网友荟萃

胡春胜:为土壤把脉的农田“医生”

2011年09月20日 来源:

  人物名片:胡春胜,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农业资源中心副主任,博士、研究员、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河北省优秀青年、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土地和人一样,高矮胖瘦各不同,只有按需补给,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套餐’,才能让土壤发挥最大的潜力。我所做的只是给土壤‘把脉’开出精确的营养‘处方’,让农民去按方‘抓药’。”胡春胜这样向记者描述他的工作内容。

  “以前农民种地,浇水、施肥全凭经验,而现代农业则根据作物的需求定时定量操作。这样既节约资源,又减少污染。”胡春胜说。

  1988年从中国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胡春胜一直思考和探究这一课题。2002年,他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县域精准农业技术示范,经过技术攻关开发出智控大棚草莓滴灌系统。

  “我们联合其他单位研发出感知水分、养分以及空气湿度等各项指标的电子传感器,并把它们埋在草莓示范大棚的各个角落。”胡春胜说,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节水60%、节肥30%的效果,而且还能减少水分蒸发,使棚内空气湿度下降,进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病率。

  一个或几个大棚可以埋电子传感器,但在大面积农田推广显然不现实。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受益,胡春胜又开始新的探索。他把栾城县全部农田以每平方公里为单位进行土壤取样,开发出精确种植网络咨询系统。农民只要输入自己地块的位置,就能知道应该浇多少水施多少肥。“农民只需把庄稼生长的照片发过来,我们就可以对症‘开药’。”

  从业20多年来,胡春胜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863”项目、“973”项目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多项农业攻关课题。按照胡春胜的设想,以后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做个选择,或是完全听“指令”,就可以得到一个好收成。为了这个愿景,胡春胜将耕耘不辍。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