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法制时空 > 土地违法

记者调查:福建晋江圈地乱象

2011年09月08日 来源:法制日报

  福建省晋江市政府2011年度向福建省政府报批征收土地约465亩,而开发区规划共需征地约3000亩。根据土地管理法,如此规模的土地征收需报国务院批准。

  此外,这3000亩土地2009年之前是基本农田,在开发区规划后被调整为非基本农田。

  本报记者王雄

  今年夏天,柯婷婷收到一份“告诫通知书”,只是因为她没有做好父亲的“征地思想工作”。

  柯婷婷是福建省晋江市新塘街道办南塘社区的大学生“村官”,她的父亲柯跃群没有在新塘园区征地协议上签字,她被安排做父亲的工作。

  柯婷婷说,父亲坚持不在征地协议上签字。最终,她被街道办勒令“回家”。

  之前,柯婷婷在社区负责计生工作,在去年的测评中还被评为“优秀”。

  众多被征地村民向《法治周末》记者反映,新塘园区涉嫌少批多占耕地,一些被征地户家属涉及公职人员的,家里不签字就被停职。一些低保户不愿签征地意向书被停发低保金。因为征地,已有7名村民被刑拘。

  省政府批465亩实际占地3000亩

  “这恐怕是迄今为止晋江最好的一片水田了,但也许过不了几个月,这里就会被一幢幢高楼大厦代替。”柯发楼站在一块刻着“基本农田保护区”字样的石碑前告诉记者。

  柯发楼是福建省晋江市新塘街道办塘市社区村民。他告诉记者,村里的田地大部分已被征用,这片水田是村民最后的“保命田”,去年还有一些村民在田里种水稻。

  柯发楼说,从去年10月起,新塘街道办在村里张贴了一纸通告,称要将塘市约1500亩土地征收,今后不得在被征用地上进行耕种,补偿标准为每亩12.57万元。

  根据晋江市新塘街道办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晋江市新塘园区规划面积两平方公里,共需征地约3000亩,涉及塘市、南塘、杏田三个社区,其中,塘市约1500亩,南塘1382亩,杏田98亩。

  “补了钱,能花几年呀,我们这代能凑合着活,下一代怎么办?”一些村民说,因为晋江的补偿标准低,所以大家不愿意签字。

  土地管理法第45条规定,征收下列土地,需由国务院批准:(一)基本农田;(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三)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

  那么,新塘园区征地3000亩是如何绕过国务院审批呢?

  对此,晋江市国土局副局长颜志平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新塘园区内的土地原属基本农田保护区,在2009年晋江市进行新一轮(2006年—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中,全部进行了调整,并得到省政府的批准,现已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

  “新塘园区内被征用的土地至今仍立着‘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石碑,可能是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拆除。”颜志平说,目前晋江市政府正组织分批次报省政府批准农转用。

  记者查阅了福建省政府对晋江市2011年度城市建设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批复,发现晋江市政府共分三次向福建省政府报批征收新塘街道的土地,约31公顷465亩。

  省政府只批465亩却为何要圈地3000亩?

  新塘街道办主任洪永胜向记者解释说,新塘园区是市里的重点项目,已纳入晋江经济开发区“一园九区”的总体规划。

  他承认,新塘园区征地存在未批先征、少批多占的现象,但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基层要是没有将土地腾空,上级也不会批准,所以基层多采取边批边征的做法。

  洪永胜还表示,新塘园区征地得到大多数村民的支持,目前已有77%的被征地居民签了征地协议并领取了补偿款。{Npage}

  用“边缘手段”逼签协议

  一些村民向记者反映,签征地协议的村民大都是被逼无奈,有的家里有亲属在政府部门上班,有的是开店办厂,这些人如果不签征地协议,政府就用各种手段“逼签”。

  众多被征地村民向记者反映,新塘园区涉嫌少批多占耕地,一些被征地户家属是公职人员的,家里不签字公职人员就被停职。

  柯婷婷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收到的通知书上说:“鉴于前段时间你在配合新塘园区征地工作中未能按照街道工作安排,做好直系亲属柯跃群(父亲)的征地思想工作,至今未有实质性工作进展,现再次要求你敦促上述对象完成征地协议签订,否则将根据《晋江市村务(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暂行规定》给予停薪停职。”

  《法治周末》记者手中有一份新塘街道办写给上级部门的情况汇报,上面写道:“对264户未签约户逐一梳理站队,通过摸排、了解掌握各自的家庭情况和社会关系,并逐一进行登记造册。”

  “梳理站队”的成果是:“目前,涉及直系亲属未签约的教育、卫生、公安、金融、交通等各系统公职人员38人56户,涉及社区两委委员直系亲属未签约20户,涉及未签约社区党员23户。”

  在这份汇报中,并未言及要对这些“有单位”的人进行如何处置,但建议由公职人员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督促落实签约。

  “我觉得政府为了完成征地任务有点不择手段。”柯婷婷说,这种“株连”政策遭到很多政府工作人员的抵制,但大部分人还是在重重压力下妥协了。

  柯跃群认为:“我是户主,我的事情和我女儿没关系。拿我女儿的工作说事就是要挟我,我坚决不同意。”

  记者了解到,在征地期间,村民因办事要到居委会盖公章还得先到街道办签“征地意向书”,否则就不予盖章。此事经当地媒体披露后,街道办工作人员称这些只是配合征地的“边缘手段”。

  “新塘街道为了逼迫村民签字,甚至打起了低保户的主意。”村民老柯说,他弟弟柯海堤及弟媳都是残疾人,几年前他们家被认定为低保户,原本每个季度可以从街道领到1000多元低保金,可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征地协议上签字,从去年年底就再也领不到这笔低保金,直到他们向媒体反映后才于今年5月重新领到低保金。

  对于因征地停发低保金的做法,新塘街道办主任洪永胜予以否认。他说,晋江市对城乡低保对象实行的是动态管理方式,镇、街道每年10月都会通过调查走访的办法重新核实,对月人均收入超过280元的家庭,及时予以取消低保待遇,对新增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家庭及时纳入低保范畴。目前,因重新核定低保对象工作暂停发放的,已全部核拨到位。

  “现在群众把什么事都往征地上靠,实属误解。”洪永胜说。

  在新塘街道办向上级部门反馈的一份汇报材料中,《法治周末》记者看到这样的表述:“因征地停发的1月至5月的低保补助金已于今年5月25日全部补发到位。”

  在这份情况汇报中,记者还看到,新塘街道办要求与公安部门协作,加强管控,采取办法争取对网上的负面报道和不实帖子进行封杀。

  街道办还让公安派出所充分调动信息员、治安耳目的积极性,发挥信息灵敏、准确的职业特点,及时收集各类信息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今年7月3日,一些村民因不满土地被强征到公路上堵路上访。据村民反映,因为上访,至今已有7名村民被刑拘,有两名村民因年老多病被取保候审,另外5名村民至今仍被关押。

  “现在街道办还到处说要抓人。”在采访中,许多村民因担心遭到报复不愿透露真实姓名。

  签征地协议换违章搭建

  《法治周末》记者在塘市和南塘采访时,发现有不少村民正在忙着翻建、改建房子。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建房的村民没有经过国土规划部门的批准,属违章建筑,但新塘街道办却并没有制止,因为建房的这些人都是已经签了征地协议的村民,作为交换条件,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违法抢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抢建者说,去年他想将家里的石头房子进行改造,到街道办申请多次都不许,自己就在晚上偷偷地建,结果第二天就有城管开着大铲车将建好的房子铲倒。今年街道办来征地时,一开始他也不愿意在征地协议上签字,但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说,如果你签了字,你建房子的事就可解决了。无奈之下,他只好签字。

  洪永胜否认了村民签征地协议换取违章搭建的说法。

  他说,去年12月,晋江市市长率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到新塘听取园区征地的工作汇报,对两个社区有居住困难的危房户和无房户,要求主管部门和新塘街道给予倾斜指标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后经申请同意翻建、改建的危房户两批共38幢,春节后引发周边居民跟风抢建、翻建达166幢,街道办已于5月11日全面停止危旧房的翻建、改建。

  洪永胜承认,目前未对这些违章建筑拆除,确实有出于征地需要的考虑,现在正是征地的关键时刻,不想与村民发生更大的冲突,但以后肯定会处理。

  记者从晋江市行政执法局了解到,晋江对拆除违章建筑历来“不手软”,但这次新塘的情况比较特殊,市里也有领导打过招呼,工作有难度。

  晋江市国土局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曾接到塘市和南塘社区违章搭建的投诉,但局领导并未派人去执法。

  “这么大规模的违章建筑在建时不制止,反而是明里暗里的鼓励,政府的公信力何在?”南塘社区一位村民说,等到征地结束后,政府肯定是“秋后算账”,到时拆除这些违章建筑,除了“违建”业主白白耗费建筑成本之外,政府在“拆违”方面也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实在得不偿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