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土地新闻

柴达木沙化土地以每年2.7%的的速度逆转

2011年08月18日 来源:柴达木日报

  青海新闻网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是原来柴达木盆地的真实写照。近期,笔者驱车经乌兰、德令哈、冷湖、茫崖、都兰等地,看到109国道、315国道两侧茫茫的戈壁处处披绿,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白刺、沙蒿等沙生灌木,一道道巍然挺立的防沙林带,即使行驶在盐碱滩上,也能看到星星点点的沙生灌木,充满着无限的生机,让人心旷神怡,恍如走进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多少年来,几代柴达木人以“敢叫大漠成林海,誓将荒滩变绿洲”的豪迈气概,在浩瀚的戈壁滩上,垦荒造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近年来,海西共争取国家投资4亿多元,在保护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保、治、退、管等有效措施,全面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四大项目,完成造林种草、封沙育林面积272万亩,区内森林覆盖率已由10年前0.84%提高到现在的2.06%。

  据气象资料分析显示,1998—2008年柴达木盆地各地平均降水量为147.7mm,较历年偏多11.9%。2009年各地年降水量在8.5N452.0毫米之间,除冷湖、茫崖偏少34N62%,其余地区偏多21%N79%。2010年各地平均降水量为210.2mm,较历年平均降水量偏多45%。今年上半年平均降水量为83.3mm,较历年同期偏多32%,分别为德令哈89.0mm、天峻200.9mm、格尔木18.9mm、乌兰112.2mm、都兰137.2mm、大柴旦49.9mm冷湖28mm、茶卡96.4mm。另外,海西气象部门每年4B9月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增加有效降水量,为遏制土地沙化起了重要作用。

  在雨水的滋润和人为保护下,柴达木盆地独有的高山柳、白刺、沙柳、膜果麻黄、蒙古沙拐枣、枸杞、罗布麻、驼绒藜、蒿等沙生灌木长势茂盛,给干旱的大漠戈壁带来了阵阵绿意。据监测显示,柴达木盆地沙漠戈壁地表风蚀量明显降低,生态植被恢复较快,沙源减少,沙化土地正以每年2.7%的速率逆转。(作者:赵有寿)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