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白领辞职去种有机蔬菜 专卖无公害蔬菜

2011年08月01日 来源:《扬子晚报》

李一平成了“都市农民”。

“农夫市集”吸引不少市民参加。



  7月10日,一个小型“农夫市集”吸引了不少南京市民,这里蔬菜大多产自南京郊区,没有所谓的绿色认证,但在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市集的组织者都是一群白领,他们中有人甚至辞去白领工作,当起农夫。他们四处寻找绿色种植的农夫和农场主,把农夫们组织到一起,直接与市民面对面,也让吃菜人买到真正的无公害蔬菜。

  辞职种菜,用薄荷来驱虫

  28岁的李一平就是这个活动的策划者,他笑称自己属于“都市新农夫”。而策划市集的主要目的,却是想吃到带有浓厚“菜味”的蔬菜。“现在的菜没了小时候的味道,到底哪里能够买到真正放心的食品?”这就是李一平和他的团队努力的方向。为了实现自己的“农夫梦”,李一平竟然辞去了南京的白领工作,瞒着大多数亲戚朋友,他抱着体验心态到北京农场当起了实习生。虽然条件依旧艰苦,李一平却感觉到了心灵的极大放逐。

  再回到南京,李一平的首要想法就是种地,当都市农民。“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激素和添加剂,不用大棚”是他种菜的原则。李一平开始在浦口农村亲身尝试有机种植,他所种植的生态蔬果的生存环境和在农药里长大的菜完全不同。“虫害是最大的问题,但有虫害我们绝对不用农药,最常用的方法是用虫子尸体碾碎浸泡的液体喷洒,能有一定驱虫效果。再就是喷苏打水。”后来李一平的朋友发现一些植物自身散发的气味也能驱虫,比如薄荷。“于是我们就常常一排薄荷一排蔬菜来种植,这样时间长了,随着土壤自身的生态恢复,蚯蚓和菌类多了起来,作物的抵抗力也增强了。”{Npage}

  发微博办起“新农夫”市集

  种得多了,李一平和他身边的朋友们就开始筹划着让更多人享受到无公害蔬菜。他们把组织市集的想法发到微博上,竟也吸引了不少志同道合的生态农庄主们的响应。用李一平的话说,他们都是“新农夫”,即“那些在城市工作生活过、又在心底渴望回归农村的人”。

  他们也出于对绿色蔬菜的喜爱,自己也尝试有机种植。没想到,微博消息一发布,竟然又不少农庄报名参加。为此,李一平团队成员们一家一家去实地探访,几乎把这些生态农庄走了个遍。“我们挑选的对象有高标准严要求:绝对不允许用化肥和农药,不允许用大棚和转基因种子。”经过反复考察比较,他们选中了其中的8家农场。

  7月10日,第一届南京农夫市集在奥体附近“开市”了。组织方怀着忐忑的心试验这一市集的反响。“我们真的没有想到,只是通过微博,竟然有那么多人关注到了这个市集。”李一平说,那天农夫们提供的蔬菜类占据大部分,价格从每斤2元到9元都有,但是每一种产品销售量都非常可观。特别是鸡蛋都脱销了。

  农夫集市靠的是“信任”

  “当天来的农庄,有的自己推个车就来卖了,抛去路费、运费,都是赔本买卖,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的热情,因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让消费者与生产者可以面对面交流。”李一平说,很快第二次市集将有10家的南京生态农庄加入进来,预计8月份就能开。

  “这其实是很古老的赶集传统,大家在市集上买东西,交朋友。而我们也不会去认证,依靠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来维系信任。”李一平这样说。

  “为了保证蔬菜质量,我们把生态农庄主们聚齐开会,大家签了承诺书,保证种植的绿色蔬菜达到国家无公害蔬菜的标准。”他们即将构建的一整套市集监督体系,也是建立在三方信任的基础上的。李一平团队计划成立的市集组委会除了农庄代表、筹办代表,还将邀请市集的“铁杆粉丝”作为消费者代表加入进来,以形成内外监督的局面。

  李一平说,他们也欢迎市民前往那些生态农庄“检查”。在他眼里,今后市集的模式将常态化,当起消费者与生态农庄的红娘。

  一个被李一平寄与希望的农夫集市,能否在未来逐渐实现盈利的过程中维持先前的信任纽带,现在来看,还是一个未知数。(王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农村土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