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流转新闻

土地流转,“转”出农村新活力

2008年12月22日 来源:西宁晚报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12月22日电    ——青海农牧区改革发展30年系列报道之四
    化隆回族自治县种粮大户刘生强夫妇今年转包的500亩油菜喜获丰收,总产量达6.5万公斤,年收入超过13万元。

    提及土地流转,刘生强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他激动地对记者说,近几年,由于劳务输出,化隆县许多乡镇的部分农户到外地经商或开拉面馆,承包地因无人耕种大部分被撂荒,刘生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今年与家人商量,在化隆县农村土地流转办公室的帮助下,从二塘乡的庄子湾村、工哇滩一村和巴燕镇马坊村农户手中转包500亩耕地,运用农业机械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割。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平均亩产达130多公斤。

    尝到了土地流转“甜头”的刘生强接着说,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我们这些经营大户才会珍惜土地,投资土地,放心自主地流转土地,长期经营、持续发展。刘生强计划明年再转包2000亩耕地,乘惠农政策的春风,大干一番。

    化隆县巴燕镇马坊村的马伊布拉老汉对记者说:“这几年,尕娃们都外出开饭馆,家里种了几十年的地因无劳力而撂荒。还好,今年的撂荒地全部转包给了种植能手韩宗毅种植马铃薯,地不但没荒,家里多了一份收入,耕地还实现了集约化管理、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经营。”

    据介绍,化隆县土地流转从几年前小部分农户自发互换、租赁等形式,发展为现在的镇、村有组织地流转。去年,化隆县50亩以上的耕地规模流转,呈不断发展趋势。今年年底,化隆县流转土地面积46680亩,规模经营面积13689亩,土地流转涉及十三个乡镇的23426户,流转期限最短的1年,最长的25年。

    据了解,为了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海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意见》,各县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机构,制定符合实际的办法和方案,地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建立土地流转奖励基金,对流转双方给予奖励补助。同时,在高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中,引进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土地经营权承包,进行规模集约经营。“十一五”期间,全区314.86万亩耕地中,土地流转面积计划达到31.6万亩,目前已流转16.18万亩。 {Npage}

    门源县从2005年开始尝试土地流转。他们对几个农业乡镇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在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已较成熟,决定鼓励有资金、有能力、通信息、善经营的个人或集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将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经营。为打消农民怕权益受损的顾虑,县上统一印制了《土地流转租赁合同》,明确了流转形式、流转期限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全县914户农户自愿将8215.4万亩耕地流转出来,交给38户示范户经营,当年实现人均收入7548元。

    经过几年的发展,2008年,门源县在条件较成熟的8个农业乡镇中已形成56户规模经营示范户,以转包、转让、出租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1.73万亩,涉及农户2500户,实现了部分零星分散土地的集约化经营,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省农牧厅统计,我省各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坚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出租、转让、转包、互换、入股等形式,在2005年、2007年和2008年农村耕地流转面积分别为20.37、24.70和36.37万亩,分别占当年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53%、4.05%和5.87%,涉及农户1.79万户、2.56万户和5.6万户,分别占当年家庭承包总户数的2.65%、3.68%和8.07%。

    与此同时,我省牧区各地采取有偿转包、租赁、转让、互换、入股分红等方式进行草原流转。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草原流转面积达1116.97万亩,其中面积最大的是玉树藏族自治州,共627.62万亩,面积最小的是黄南藏族自治州, 59万亩。

    共和县倒淌河镇哈乙亥村是一个纯牧业村,也是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村。全村有农牧户183户710人,牲畜超载率达33.96%。该村利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群众经商意识强,部分牧户在倒淌河镇经营旅店业和畜产品交易的优势,积极引导66户牧民进镇定居,从事经商、旅游、餐饮、劳务输出,以减人促减畜。同时,组建了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有90户牧户加入了合作组织,开展联合经营。

    海晏县哈勒景乡永丰村是全省草地现代畜牧业示范村,也是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改良重点区、新牧区建设试点村和州级集约化经营示范村。全村2000年组建了牧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入社农牧户达68户180人,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格局。2007年,全村畜牧业总收入达到409.6万元,牧民人均收入达到了4872.8元,比全县牧民人均纯收入高出729.97元。

    随着耕地、草原流转面积和参与农牧户数的不断增加,有效促进了耕地和草原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农民的土地收益不断提高。据了解,2008年仅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已达到23.9万亩,比2005年增加7.2万亩,增长43%。同时,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全省2007年因土地流转促使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9.14万人,2008年达到21.98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长35%和63%。 {Npage}

    记者感言
    土地和草场有序流转是推进农牧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有效方式。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多和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对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更加迫切。如何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和“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等要求,为今后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指明了方向。我省目前虽然在土地和草场流转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需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和“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土地、草场的流转政策、市场引导和信贷、项目、财政、技术扶持,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