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养殖新闻

四川省高县打造川南地区最大泥鳅养殖核心基地

2011年05月07日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朱孝超杨雪松文/图

  日前,记者从四川省高县了解到,该县加乐镇人民村汇众泥鳅生态养殖基地将进一步扩大泥鳅养殖养殖规模和增加标准鳅池等基础设施,辐射带动农户养殖,计划在近3年内发展到1000亩以上,将基地建成为宜宾乃至川南地区最大的泥鳅养殖推广核心基地。

  “我们从去年4月份起步,一期工程投入50万元,搞了15亩,当年鳅苗和成鳅就卖了60余万元,今年又卖了30余万元,估计现在储存的产值还有40余万元。”近日,在高县加乐镇人民村汇众泥鳅生态养殖基地,该镇汇众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秀林向记者介绍,该基地的泥鳅养殖之所以见效快、效益高,是因为掌握了两项成熟的科学养殖技术:泥鳅苗自繁自养;密集化养殖成活率高。

  该基地技术负责人肖健介绍,泥鳅科学化养殖技术是他到“中国泥鳅之乡”江苏连云港打工时学回来的。肖健说,他自己繁育鳅苗供自己养殖和出售,可以说,此项技术填补了宜宾市乃至川南地区范围内繁育泥鳅苗技术的空白,在全省也是领先的;实行密集化养殖,每亩投放鳅苗500—1000斤,可产成鳅3000—6000斤,由于科学管理到位,即便大热天也不会死苗。“以现在的行情来看,成鳅在18元/斤左右,且行情看涨,供不应求。每亩产值可达50000元以上,扣除成本每亩每年可获纯利润20000元以上,效益十分可观。”

  3日,天气晴好,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已投产的池面上满是成群结队的泥鳅在嬉戏吃食,工人用“地笼”在一口50平方米左右的成鳅池中,不到5分钟就捕捞起100余斤泥鳅,随便抓起一条稍大一点的来称,有65克重;在扩建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紧张施工,孵化池、养殖池、田间工作道,防洪实施等已进入扫尾阶段;前往参观、考察、学习和购买鳅苗、成鳅的络绎不绝,在不到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就接待了4批,几个股东还不断接到外地联系电话。

  据了解,嘉乐镇汇众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宜宾市首个专业从事泥鳅繁育、养殖、营销和相关生产技术研究等为一体的专业繁育和生产基地。现有标准化泥鳅良种繁育、养殖场115亩:一期工程15亩已投产;二期工程投入200万元,扩建100亩,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5月上旬建成投入生产。该合作社成功突破了泥鳅良种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解决了规模化生产所需良种泥鳅种苗问题,配套提供了种苗保障和技术支撑。现合作社正在按照无公害养殖生产流程进行规划设计建设,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和增加标准鳅池等基础设施,辐射带动农户养殖,计划在近3年内发展到1000亩以上,把基地建成为宜宾乃至川南地区最大的泥鳅养殖推广核心基地。

  嘉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该基地和该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壮大问题,以干部服务责任制试点工作为契机,以“群众持卡点名,干部服务上门”为方式,组织镇、村、组干部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了该基地的项目选址、技术引进、资金筹措、土地协调及水源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该合作社已获得省、市、县水产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百度和阿里巴巴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引起媒体关注。现在每天都有镇内外、县内外、市内外甚至省内外的相关人士前来基地考察学习养殖技术,实地购买鳅苗、成鳅;每天都有人打来电话咨询养殖技术、联系采购业务等。

  “我们的规模还不大,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成都、重庆等地的客商,一开口就要几吨上十吨;韩国的客商一要就是几十吨,我们现在的产量还远远不够,根本不敢给他们签定单。”该基地股东张林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自身养殖带动周边群众养殖,一方面增加群众收入,一方面扩大我们的规模。我们为群众提供鳅苗,免费培训养殖技术,以保护价回收成鳅。以此扩大规模和产量,并坚持生态无公害养殖,力争尽快打入韩国等国外大市场。”

  “现在,我们已带动镇内30余农户养殖80余亩,镇外50余农户、业主养殖200余亩,目标是辐射带动发展1000亩以上。”该专合社理事长李秀林说,“下一步,我们100亩基地建成后,将配套开发泥鳅餐饮文化产业,搞特色乡村生态旅游,开展赏泥鳅、钓泥鳅、品泥鳅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