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举重冠军返乡养起梅花鹿 圆创业梦(图)

2011年04月01日 来源:三峡晚报

  三峡新闻网消息(三峡晚报)刘宇,生于1991年8月,是宜都市陆城刘家嘴人。他曾是省、市举重比赛的耀眼明星。2006年退役后,“市运会冠军”、“省运会亚军”等光环渐渐褪去,他开始为生存忙碌。

  他南下打工,学过裁缝、进过工厂,也曾和人合作养过鸡。最后,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将养殖从未见过的梅花鹿作为自己的创业首选。面对未来的挑战,他告诉记者,到哪里都是赛场,因为他有自己的梦想。

  光环褪去

  昔日冠军要当“鹿司令”

  3月31日,记者前往刘家嘴对其采访时,刘宇早早骑着摩托车站在清江二桥引桥边等着领路。乡村道路狭窄,他时不时下车捡挪树枝。和每一位村民打招呼,他露出与其年龄不符的成熟谦逊的笑容。

  湖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举重比赛52KG级亚军、宜昌市全运会团体举重冠军……看着奖牌和证书,刘宇告诉记者,2003年,尚在读初一的他进入体校练习举重。他说那时的他和教练、队友们参加各种比赛,不断的拿名次,然后再训练,再准备下一次的比赛。

  曾经的举重冠军刘宇,现在养梅花鹿。本报记者者郑联学摄

  2006年,这一切因他选择退役而改变。他告诉记者,离开赛场,他一直在寻找新的归属。在职高学习1年多之后,他明白自己文化功底差,就主动退学了。随后,他跟很多年轻人一样,到广州、东莞打工,还与人合作养鸡。“这些都不是自己的归宿,我希望趁着年轻干一点自己的事情!”打工时,他一直这样跟自己说。

  2010年春节,刘宇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利用冬虫夏草、鹿茸创业。他调查发现宜昌及周边养鹿的很少,一个养鹿创业的念头出现了。

  “潜伏”打工

  半个月成养鹿“土专家”

  为了自己的创业梦想,2010年4月,刘宇带着在南方打工存下的千把块钱独自一人北上考察养鹿市场。此前,他甚至没有见过真正的梅花鹿。

  当年4月中旬,在河北大场,他发现当地养鹿很成规模,决定在当地学习经验。单纯的学习,他承担不起学费和餐旅费。

  “没有钱去学,我就打工,边打工边学习!”刘宇回忆,到了大场后他开始频繁前往养鹿场求职。最终,一家大型养殖场聘用了他。

  养殖场给他安排了最脏最累的活——扫鹿圈。为了学习养殖技术,他主动出击。宰杀鹿,鹿要分娩时他都主动凑上去帮忙;鹿生了病,来了医生,他更是把握机会上前当帮手。

  “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全是靠死记下来的!”刘宇告诉记者,鹿是特别有灵性的动物,给鹿看病、捕鹿都要事先将鹿麻醉,但麻药计量很重要。每当有药剂师前来麻醉鹿,他便凑上前通过针管刻度观察药品用量,并牢牢记在脑海里,然后再对比被麻醉的鹿的体重,最后终于掌握了这门技术。

  在养殖场打工半个月,刘宇掌握了梅花鹿的生活习性,对鹿的生长、繁殖乃至病理治疗也有了了解。之后,他继续北上前往吉林、辽宁探寻鹿源。最后在长春找到了鹿源。

  2010年5月,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从长春购买了30头梅花鹿运回宜都。他告诉记者,一头3岁的公鹿价格在3000元以上,投资很大,当时为了避免梅花鹿发生意外,长达38小时的运输途中,他没敢合眼,全力照顾车上的梅花鹿。他还把从河北学到的鹿圈构造方法等告诉他的父亲,在他前往长春买鹿的时候,他的父亲已在自家后院搭建起了3个鹿圈。

  3月31日,记者跟随刘宇来到鹿圈,这些鹿看到他提着青草进圈都围了过来。当他拿着青草喂养梅花鹿时,身上虽然没有了聚光灯下冠军的光环,却多了一份农村小伙的质朴。

  从赛场走进鹿圈,刘宇告诉记者,养鹿比参加举重比赛的压力大,举重要技术,养鹿也一样。去年11月,3头鹿因为食用红薯中毒,这是他养鹿后遇到的第一次危机,他几天都没有睡好觉。

  “到哪里都跟赛场一样。”刘宇说,举重赛场上失败了还可以等下一场。而此次养鹿,父母倾其所有甚至四处借钱,如果自己不成功,担心父母会失望,因而压力更大。“越是有压力,我才越要做好这个事!”

  “我们都支持孩子创业,只要他有梦想就好!”刘母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一直鼓励儿子。

  “路是一步步走的,我有失败的准备,但是不愿失败。我要把鹿养下去,注册自己的商标,然后发展深加工……”对于自己今后的打算,这个年仅19岁的小伙子想得很清楚。

  “鹿的全身对人都有好处,去年腊月仅鹿肉就销了2万多元,鹿茸也是几千元一对!”临采访结束,刘宇告诉记者,养鹿收益已初见成效,他相信不断追求梦想,成功就不会很远。本报记者义超实习生杨舟

 

相关资讯